“奶奶工坊”的当家人

洪智浩(中)与剥果莲的老人交流剥莲技巧。

正值盛夏,对很多喜食“鲜”的杭州人来说,最应季的水果当属莲子了。在浙江杭州临平区新宇村的千亩荷塘里,民革党员、杭州某公司总经理洪智浩正忙着检查“鲜食果莲”生产线的推进情况。

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3年前还是西装革履的银行高级职员。2019年,洪智浩与父亲展开了一次“走心对谈”,在了解了父亲深藏于心底的种莲情结后,他决定接过父辈接力棒,投身水果莲子种植事业,做一个“新农人”。

新手上路,洪智浩得从种植、保鲜的技术层面从零学起。“种植并不难,村里本来就有种植荷花的老师傅,他们可以教我。而难的是保鲜,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

果莲摘下即食,鲜美清甜,但不宜久放。“放几小时就干了,吃起来干涩,莲心微苦。”洪智浩知道,要把果莲产业做起来,保鲜难题不攻克,都是白搭。

于是,洪智浩遍阅国内外关于保鲜技术的书籍,向农产品保鲜技术专家学习交流,终于制定出了自己的一套果莲保鲜标准。“我的保鲜设备是根据标准定制的,已经更新了三次,都是凌晨4点和厂家技术员一起安装,就怕影响第二天的莲子保鲜。”洪智浩骄傲地表示,现在果莲已经可以保鲜7天了。

保鲜技术有了,洪智浩开始将果莲推向市场。2020年,他与某生鲜电商平台对接,第一次在线销售果莲,结果一炮打响,果莲成了平台热销榜第二的明星产品。洪智浩欣喜地表示:“一天起码发三四车货,年轻人都喜欢吃。”

更让洪智浩没想到的是,果莲的受欢迎程度远超他的预期。上线生鲜电商平台的同时,还在各知名商超和连锁水果企业上架,更带动了新宇村其他农产品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两开花”。

搭上新零售的快车,水果莲子的产业规模也开始飞速增长——今年,基地面积增加至661亩,较去年扩产10倍,产能达60万至80万盒,预计将实现600万元左右的销售收入。2023年,种植面积预计将扩大至3000亩。据初步测算,生态种植万亩果莲,将给当地带来2亿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不断发展的莲子产业还带动了周边“夕阳红”就业,让“奶奶工坊”远近闻名。

据洪智浩介绍,采摘莲蓬和剥莲子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目前还没有机器能替代人工。尤其是每年6月,赶上鲜食莲子集中上市时候,人手总是不够。于是,他想到了新宇村的村民。“没想到,招工帖子一发,村里来‘应聘’的足有上百人,而且是清一色的奶奶。于是,大家都把工作坊称为‘奶奶工坊’。”

每到6月,每天上午8点半,“奶奶工坊”就准时开工。“我平时吃完饭就没事干了,而且剥莲蓬不用风吹日晒,还可以和大家一起谈天,每个月能赚3000元,比待在家里更开心。”74岁的戴红香奶奶开心地表示。

有类似想法的不止戴红香奶奶一个人。目前,“奶奶工坊”已超百人,平均年龄近70岁,最年长的已是75岁高龄。

不过,就在“奶奶工坊”越来越热闹的时候,村民们发现,厂子里的平均年龄反而下降了——原来,村里的大学生们也看中了“奶奶工坊”,纷纷利用暑假时间回来参与社会实践。于是,“奶奶工坊”保留了老姐妹们的家长里短之余,又多了来自孙辈的青春活力。

“我现在更有信心了,希望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为大家呈现更好的产品,带动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推进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新农人的力量。”洪智浩说。

(闵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