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空域结构调整实施!西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空域调整

本网讯 5月20日凌晨3时,围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成都地区空域结构调整方案正式实施,此次空域调整方案实施将调整航路航线83条、新辟等待航线18条,是我国西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空域调整。此外,由此涉及的重大空域调整、重大飞行程序调整和航路航线走向调整等重要航行资料将共同正式启用。

成都地区空域结构调整

成都地区配套空域调整是天府机场建成投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案按照单向运行理念,对标成都天府机场投运需求,在充分总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配套空域方案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成渝及周边地区空域使用实际,以全国“10+3”空中骨干大通道建设规划为引领,实施B213等东西方向航路的平行化改造,对京昆、广兰大通道进一步优化,打造多条单向航线集群,打通外部循环,畅通内部循环,整体形成了成渝地区“四纵两横”的骨干航路网体系,努力建立与成都、重庆等国际航空枢纽相匹配的空域格局。

此次空域调整以成都“两场一体”空域需求为重点,统筹成都及周边地区空域用户需求。以成都地区空域结构显著优化、与外围航路衔接更加顺畅、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为目标,有效整合空域资源,提升空域容量和运行保障能力,服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经据了解,此次空域调整涉及西南、中南、西北等3个地区空管局,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陕西、重庆七省市,对27个民航机场的飞行程序进行了调整,调整班机航线城市对超2000条。

沪蓉大通道与成都地区空域调整同步实施

沪蓉大通道是此次成都地区外围空域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成都地区空域调整方案正式实施,沪蓉大通道同步贯通。该通道抓住成渝地区东向的空域短板问题,通过对B213航路的平行化改造,打通成渝地区往返华东地区的单向空中大通道,有效提升航路通行能力和空中交通服务品质。同时,沪蓉大通道还与2018年开通的成拉复线无缝衔接,形成了东西长约3000公里的单向平行航线,有效串联起西藏、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机场群,是贯通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重要空中通道,今后长三角地区往返拉萨机场的航班将全程单向运行。

成都天府机场开航后,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枢纽机场的城市。5月20日零时正式生效的成都进近管制区面积扩大到4.26万平方公里,为现行成都进近管制区的两倍,南北长约275公里,东西宽约235公里,进离港点由8个增加到16个,进近管制区内飞行程序将达到226条,形成了“八进八出”运行模式,服务于区内6条跑道(双流2条、天府3条、绵阳1条)运行,进出成都进近区域的飞行将全部实现分离运行,航空器上升下降将更加安全、顺畅,燃油经济性也将大幅提高,空中交通运行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预计到2025年,成都天府和双流国际机场将达到年1亿旅客吞吐量和70万起降架次,成都进近管制区将成为全国最繁忙的进近管制区之一。管辖空域范围大、运行环境复杂、航班量大,是成都进近管制区最显著的特点。作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最重要的空管配套工程之一,成都新终端管制中心已于4月16日正式启用,对进近管制区内的各民航运输机场实施统一放行和管制指挥,能够更好的发挥协同优势,减少移交环节,提高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