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守地铁施工一线,12年建设“城市动脉”青春无悔

他坚守地铁施工一线,12年建设“城市动脉”青春无悔

来源: 2021-04-08 07:25

  南京街和南一马路交会处,人流如织。因为紧临中山公园和太原街商圈,刚刚过去的小长假里,许多人来到这里逛街、购物、游园、聚会。但对于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师闫超来说,人越多的时候,也是施工组织要特别注意的时候,“不能让地铁站施工影响市民的通行”。

  36岁的闫超作为奋战在沈阳地铁建设一线的一员,常年深入施工现场,狠抓安全、细抓质量、牢抓进度,为沈阳地铁建设贡献了力量,也为2020年沈阳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每天工作8小时是基础

  24小时随叫随到是“标配”

  闫超,长春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参与地铁二号线的建设,2015年成为沈阳地铁集团现场管理工程师,常年在地铁建设一线,对地铁建设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进度协调负责。每天工作8小时是基础,24小时随叫随到成了“标配”。

  目前,闫超负责的地铁四号线太原街站和市府大路站,均位于沈阳一环内繁华地段,建设任务繁重、文明施工压力较大。在项目建设初期,即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沈阳地铁标准化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进行地铁施工场地建设,保证雾炮、喷淋等各类文明施工设施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做到文明施工常态化管理。

  闫超说:“四号线太原街站和砂阳路站这两个站比较特殊,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地面交通无法疏解,管线迁改和现场道路等受限,我们不能采用正常明挖法,只能采用暗挖PBA法,也就是人工一锹锹挖,建设工期长,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个项目需四五年

  遇到难点几天不能回家

  刚入职时,闫超面对较为陌生的施工工艺和庞大的工程会感觉压力巨大,怕自己做不好,影响整个工程建设。闫超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他将压力转换成动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经过多年的历练,工作上的辛苦对他来说早就习以为常,让他最为紧张的还是工程中的重点难点。他说:“地铁四号线市府大路到太原街站盾构区间要下穿一号线的沈阳站到一号线太原街区间,由于一号线在隧道中正常运行,因此四号线盾构期间,我的神经每天都是紧绷的,我要随时关注一号线隧道中各种参数的变化,保证万无一失。”

  “干地铁工程的,哪个项目不是一干就是四五年。尤其是线路建设涉及到现场管线迁改、过风险源、下穿楼房、交通疏解等情况时,我们经常连续几天不回家,在现场组织协调管理。‘来时荒无人烟,走时万家灯火’,这是我们地铁建设者的最大动力。”闫超说。

  地铁不仅是城市的动脉

  更是这座城市的良心

  从12年前参与地铁二号线建设,到后来的九号线、二号线北延线,再到现在的四号线,闫超亲历了沈阳地铁多条线路的建设,也深深地感受到地铁让这座城市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

  现在闫超时常乘坐地铁出行,每次来到自己曾经奋战过的地方时,总能想起当初地铁建设时的场景。“干地铁工程,很辛苦,也很单调。但同时,也真的很自豪。坐在自己建设的地铁线上穿梭城市,那份骄傲的心情很难自述。每天要让数十万客流安全进站,安稳乘车,安心离站。沈阳地铁,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动脉,也是这座城市的良心。”记者看到,说这句话时,在作业机械的轰鸣声中,闫超的声音非常坚定,他看向正在进行中的宏大工程时眼中迸发着光亮。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吕佳主任摄影记者常晟罡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