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大在行动|东莞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 群众反映诉求有去处
樟木头镇裕丰社区的果农蔡建强现在每天都会往自家的荔枝园跑。松土、除草、修枝,他辛勤劳动,期盼来年能有好的收成。
蔡建强干劲十足,是因为今年他种植的荔枝有了好销路、卖了好价钱。此前,他和社区的其他果农曾一度为了荔枝的销路犯愁。后来,他到社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情况,事情才有了转机。在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裕丰社区携手果农为荔枝做推广、找销路,成功为果农解决了荔枝的销路难题。
事实上,东莞是广东较早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地区之一。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不仅让群众反映问题有了场地,同时也进一步畅通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渠道,让人大代表能面对面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更及时地聆听群众心声诉求,更好地为群众解忧纾困。
群众化烦解忧有去处
每年夏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然而今年初夏,蔡建强和樟木头镇裕丰社区不少荔枝种植户却是满脸愁容。
原来,今年是荔枝“大年”。虽然荔枝丰收增产是好事,但如何让荔枝卖得出、卖得好,却历来是荔枝“大年”的难题。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群众购买意愿也是未知之数。为此,刚刚入夏,蔡建强就忧心忡忡,担心种植的荔枝卖不出甚至会滞销。
5月下旬,在得知镇人大代表李雪珍要到社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群众时,蔡建强决定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情况,希望寻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
蔡建强刚到联络站,李雪珍便将他认了出来。由于平时常到基层走访,加上前几年还找过蔡建强买荔枝,李雪珍对蔡建强印象颇深。
李雪珍接待了蔡建强,同他拉起了家常,问起家人的近况,紧接着又问到了荔枝种植的情况。
“不瞒你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荔枝的事情。荔枝快上市了,今年是‘大年’,乡亲们现在都在为销路的事犯愁。”听到李雪珍问起荔枝,蔡建强将憋在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同样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准备反映情况的群众蔡凤平、蔡瑞容、蔡国雄,听到蔡建强一番话后,纷纷附和。
听完大家倾诉后,李雪珍意识到,这件事不仅会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更关乎地方产业发展大局。
随后的几天,李雪珍就此展开了调研。她深入走访,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6月初,李雪珍向裕丰社区提出建议,呼吁社区想办法帮果农解决荔枝销路问题。在她的推动下,社区制定了助推村民荔枝销售的工作方案,成立了荔枝促销小组。社区两委干部还带头推广、带货,倾力帮果农种植的荔枝寻商机、觅出路。作为镇人大代表和社区干部的李雪珍,为此事更是倾注了全部心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1个多月,裕丰社区携手果农销售荔枝5万余斤,销售额100多万元。果农荔枝销售难题,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多亏有人大代表和社区干部帮忙,问题才得以妥善解决。倘若没有他们帮忙,我们估计会损失惨重。”回想此事,蔡建强很感慨。
和蔡建强有着类似经历的东莞群众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东莞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推进,群众化烦解忧有了去处,不出社区就可向人大代表反映所求、所盼、所需。“有困难找人大代表”,成为了群众的共识。
数据显示,仅是2018年,东莞的375个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7193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056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957件。
代表履职尽责有平台
东莞是广东较早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地区之一。早在2014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先行探索,在全市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更好地发挥作用“赋能”。
目前,东莞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已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2014年7月16日,东莞市人大通过《关于东莞市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的意见》,要求每个街道至少要建设一个以上人大代表工作室,每个镇至少要建设两个以上人大代表工作室。这正是东莞人大代表联络站的1.0版。
到了2017年,东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以“布局广覆盖、运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为目标,开始打造“升级版”的人大代表联络站。2.0版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主要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通过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各联络站实现了“六有”: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
2019年7月,在省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后,东莞市人大结合实际对人大代表联络站再次进行升级,打造3.0版人大代表联络站。根据部署,东莞对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室开展整合规范建设,并将原有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点)更名为人大代表联络站,每个镇街设立一个中心联络站,除中心联络站以外,其他村(居)联络站均与“驻点联系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予以整合。
说起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和完善,塘厦镇人大代表、林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柱华颇有感触。林村社区2014年设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是塘厦最早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社区之一。
在李柱华看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和完善,不仅为人大代表履职搭建了平台,也增强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力,较好地弥补和解决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主动下基层联系选民、组织开展代表活动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的问题。
“1.0版、2.0版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创造了条件,让群众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有了去处。而3.0版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则让人大代表与党代表、市镇村领导驻村干部组成‘团队’,实现优势互补,确保群众反映的诉求和事项能及时解答、及时转交职能部门办理。这除了能让人大代表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收获群众的信任外,还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等方面的优势。”李柱华告诉记者。
人大工作提质增效有保障
自去年打造3.0版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来,东莞已建立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32个,村居联络站330个,形成了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完善,疏通了东莞汇集社情民意“毛细血管”,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大代表零距离听民声、解难题,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形成代表议案建议,及时督促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表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搭建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开通了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形成了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矛盾纠纷的“减压阀”,成为了推动中心工作的“加速器”,铸就了强化舆论宣传的“助推器”,变成了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的“主平台”。
通过近年来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在莞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今年东莞市开展2020年“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中,代表联络站成为了主题活动开展的“主阵地”。全市362个中心联络站及村居联络站全部对群众开放,共开展活动490次,各级人大代表进联络站活动1533人次,接待群众1540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61件。
事实上,东莞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正是东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真实写照。
当前,东莞对于深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探索并未停歇。记者获悉,在党代表工作室、驻村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整合为“三合一平台”的基础上,东莞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平台与“智网工程”做好对接,使人大代表联络站更好融入市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
东莞市已有部分镇街正在积极推动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通过创新设置人大代表专题微信服务号等辅助形式,继续拓宽代表履职的渠道。
可以预见,随着对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入,东莞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将更有保障,代表作用发挥将更加充分,这会为东莞人大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人大知识知多点】
代表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可开展哪些活动?
代表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有计划地接待选民群众,听取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开展履职交流等。
文字/ 伍江 潘少婷
摄影/市人大供图 视频/无
编辑/宁新春